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2013年建筑业总产值已经达到15.9万亿元,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为6.86%,均创历史新高,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民生产业的地位不断巩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战略抉择,建筑业又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战略任务,作为推动建筑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项目经理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为此,项目经理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勇于担当时代所赋予的社会责任。
  一、建筑业发展目标与项目经理的历史使命
  建筑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乡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建筑业完成了规模宏大的城乡基本建设任务,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先后建成了一大批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重大工程,在一些建造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为改变城乡面貌、改善人居环境作出突出贡献;建筑业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力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目前,建筑业所包含的业务范围已经融入到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发展都离不开建筑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拉动作用和服务作用。建筑业虽然在整体上算不上是高科技产业,但任何宏伟的建设蓝图都需要经过建造过程才能变成现实,即使是最现代的高科技产业,也需要经过建造安装活动,才能使现代设备、装置有机组合成一体,形成产业生产能力。虽然,目前建筑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建筑业是整个社会生产和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特殊产业。数十年来的实践和事实证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劳动力基数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在战略机遇期乃至更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持之以恒地大力发展建筑业这样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包容性强、弹性大的支柱产业,对于应对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以及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解决社会就业、消除穷困、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建设和谐家园意义极为重大。
  今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提出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用较大的篇幅对建筑产品质量、绿色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棚户区改造等提出更加明确的任务和更为严格的要求。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最近召开的建筑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了“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目标、新任务。综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轨迹的必然趋势。现阶段,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面临重大突破和根本性变革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行业顶层设计上有一个明确的宏伟目标和愿景设想。“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内涵更深刻、视野更宽阔、范畴更广泛的构架,既符合建筑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更有利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进一步强化建筑业作为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实际地位的同时,也能够在引领建筑业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项目经理必须努力提高职业能力
  为适应建筑业未来发展机遇和战略目标的需要,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项目经理应当在多个方面不断提高职业能力。
  一是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包括领导能力、决策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等。项目经理应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把握管理规律,熟悉管理方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体系和权利分配,做好项目管理任务的分解工作,做到分解到位、节点清晰、任务明确、分工合理。项目经理应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管理工作,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科学有效地组织生产,有序地组织现场劳务、材料、设备、设施的投入和使用,做好统筹配置和动态管理工作。避免因组织失误而导致工期延误、资源浪费和质量问题。
  二是过程控制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包括项目投标与采购管理、项目设计管理、项目施工目标管理、项目施工保障体系管理、项目收尾管理能力等。建设工程项目过程控制工作应包括承包合同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生产控制、工程成本控制、绿色施工控制、资源供应控制和分包行为控制等内容。项目经理应根据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详细制定建设工程项目过程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关键控制环节和控制点、控制方式和手段,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和改进的程序进行,确保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包括施工要素组合能力、综合评价能力、方案优化能力、动态分析能力等。建设工程项目资源配置范围包括劳动力、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施工机械、施工设备以及信息资料和资金等。项目经理应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特点,组织编制科学、严密的资源配置计划。熟悉建设工程定额,掌握项目资源消耗标准,把握资源配置规律。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资源配置、使用和回收利用情况,有效改进资源配置工作。应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源配置,应充分利用管理技术工具和信息化手段进行资源配置管理,做到配置工作的高效、节约。项目经理应在建设工程项目资源配置中明确各环节岗位职责和权限,做到资源配置管理的精细化。
  四是沟通协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人际交流能力、自我设计能力等。项目经理应按企业规定的沟通管理制度,结合建设工程项目自身特点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实际情况,明确沟通原则,制定规范的协调沟通程序,落实沟通责任,制定有效的沟通协调计划。综合掌握各个沟通环节的相关信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传播机制,做到协调沟通的及时性和快捷性,有效应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项目经理在进行协调沟通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坚持诚信、公正、平等、互利的协调沟通原则,正确处理建设工程项目的矛盾、冲突和不一致,确保建设工程项目各方主体利益不受损失,建设工程项目总体利益不受影响。
  五是团队建设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包括团队角色认知能力、团队执行能力、团队激励能力等。项目经理应结合项目特点和企业组织结构要求组建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管理团队结构应优化组合专业、年龄、资历和工作能力,应与项目管理职能、项目运行周期相匹配,做到精干、高效。项目经理应严格按照项目寿命周期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建立动态的团队构成机制,随着项目的运行适时调整。项目经理应按照团队管理的原则和思路,针对众多的利益相关方,理清关系、分清主次,做好关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项目经理应加强项目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教育,建立系统的团队激励和绩效评价制度,巩固团队优势,挖掘团队潜能。
  六是危机应变能力。危机应变能力包括危机敏感能力、危机响应能力、危机处置能力、危机防范能力。项目经理应熟悉和理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危机事件,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应制定相应的管理预案。项目经理面对危机事件应沉着应对,准确判断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发展趋势以及损失程度,严格执行事故报告规定和危机管理制度,快速、稳妥地处理事件。项目经理处理危机事件应坚持以人为本、将各项损失降到最低的原则,处理事件时应同时做好各项防范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二次事件发生,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七是学习创新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改进能力等。
  项目经理应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和政策趋向。项目经理应总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有效汲取项目实施教训,激励创新成果,既要学习先进经验,又要善于巩固和放大已有成果。项目经理应在项目团队内部培育创新氛围,既要重视管理创新,也应重视技术创新,善于集成和整合创新成果,塑造企业创新品牌。
  三、项目经理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项目经理的社会责任源于企业社会责任。上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兴起。社会责任包括了产品质量、环保、劳工和人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随着消费者自我意识的觉醒,消费者由单一的关心产品质量,转向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项目经理是一个独立的职业阶层,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项目经理的职业行为来实现的。在建筑业未来发展目标的大背景下,项目经理应当勇于担当以下社会责任。
  第一,积极履行合同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者,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是最基本的责任。工程质量事关国家安危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项目经理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为此,项目经理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观念,坚持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作风,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严防安全事故发生;为职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向广大用户提供结构坚固、功能完善、造型美观、节能环保的建筑产品。
  第二,坚守职业道德、依法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职业道德是项目经理必须坚守的人格底线。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项目经理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范畴。因此,项目经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遵循商业文明,恪守交易信用,坚决抵制和杜绝违规、违法行为,自觉维护建筑市场运行秩序。
  第三,扎实推进绿色施工,坚持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绿色施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建筑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项目经理要按照《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总体部署,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当前特别要加大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力度;二是积极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施工新技术;三是推进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绿色施工方面,中建八局成都银泰中心项目部创造了施工现场废弃物“零排放”的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第四,切实加强农民工培训,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农民工是我国建筑工人的主体,目前7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参加非农技能培训。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远不能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要。因此,项目经理要配合相关部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适应建筑业发展目标的要求。要依法与农民工或用工主体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保证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绝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建设稳定和谐的劳务用工秩序和劳动关系。
  第五,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坚持项目管理创新。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离不开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驱动支撑力量。作为动态的、历史的范畴,“建筑产业现代化”在技术进步的不断推动之下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因此,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诸多内涵之中,产业技术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标志。当前,项目经理要注重围绕建筑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关键技术以及消费者最为关切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建筑业新技术,特别是对绿色建筑产品有重大影响的建筑结构技术、建筑材料技术、建筑施工技术,以住宅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问题为重点,要组织协同攻关,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率先打开一条新的技术通道。
  在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型的实践中,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创新既是项目管理本身的需要,更是实现项目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因此,项目经理要通过项目生产力理论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创新、项目资源组合方式创新、项目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项目合作共赢机制创新、项目文化建设创新等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第六,积极传递正能量,支持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经理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热心参与扶贫、救助、慈善等社会公益活动,关心支持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勇于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下,要尽其所能积极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为社会和谐和人民安居乐业贡献力量。